发布日期:2024-07-03 23:57 点击次数:66
中医书友会第3750期每天一期,奉陪中医东说念主成长
I导读:今天这两篇著述齐是讲四逆散的,众人还不错参考往常的推文《四逆散VS四逆汤:齐是作为逆冷,若何辨证选方?》。这些医案中,患者似乎有寒象或表证,况兼症状十分重,是以极其具有误导性。但也许等于这个症状的严重,可能教唆“郁”的身分。初诊一击中的可能有一定难度,然则在用药探路后,一定要实时反想,多难得细节,改良见地。(导读/依伊)
—本文约1700字,瞻望阅读5分钟—
图片
奇寒巧施四逆散作家/伍定邦女,58岁,1994年7月13日初诊。
主诉:恶寒、汗出已4年,加剧2年。1990年夏因受凉服伤风药,随后常汗出恶风,肌肉酸痛,初仅上身汗多,后及全身,巧合大汗淋漓,衣衫尽湿,汗后恶寒,下肢冷痛,自客岁初始即使盛夏仍要关门闭户。诊时碰劲炎暑,患者仍身着毛衣毛裤,脚穿御寒鞋袜,夜盖棉被。常觉心慌、胸闷,但纳食尚可,大便时干,小便短黄。因久病绸缪,忧郁悔怨,时独自啼哭,夜不安寐。如故多家病院检查,均无器质性病变,疑为“植物神经功能混乱”,中医多会诊为阳气虚衰,卫阳不固,屡用扶阳益气之品,其中附子、肉桂筹算已逾数斤。初服热药,诸症稍有改善,近来服后更觉心烦,恶风、汗出反而加剧。诊见:面色微红,精神萎钝,语音低千里,舌质稍红,舌苔黄腻,脉千里弦偏数。诊为:恶寒自汗(热郁痰阻)。试投透解郁热、通阳、理气、化痰之法,选择四逆散合理气、化痰、散结之品。一诊药用柴胡6g,枳实、白芍、茯神、青皮、陈皮、炒酸枣仁各12g,郁金、远志、石菖蒲、法半夏、胆南星、瓜蒌皮、炙甘草各10g。7剂,逐日1剂,水煎服。二诊(7月20日):药后自愿精神发放,自汗稍有减少,恶寒亦稍减弱,寝息改善,但厚衣未减。药已初显效用,仍守原方再进7剂。三诊(7月27日):恶寒悉除,但微恶风,毛衣毛裤已去,汗出减少,下肢冷痛已除,偶有闷热,仍觉心慌、胸闷、乏力。此为郁热渐透,现应调适阴阳,益气固表。三诊药用生黄芪20g,炒酸枣仁、白芍各15g,制何首乌、山药各12g,远志、郁金、焦白术、防风各10g,浮小麦、煅龙骨、煅牡蛎各30g。7剂。四诊(8月3日):病情继续好转,精神见佳,不恶寒稍恶风,仅穿长衣裤即可,汗少,心慌、胸闷改善。脉细弱,苔薄。四诊药用黄芪、浮小麦各30g,制何首乌、大枣(青核)、白芍、乌梅各15g,太子参20g,焦白术12 g,郁金、远志、炙甘草各10g,防风6g。10剂,研为细末,制丸,每次10g,逐日3次,以善自后。1年内随访数次,其间偶有小发作,稍作雷同即复原如常。按
恶寒、自汗,方书多责之阳虚,故前医屡用附子、肉桂。如真属阳虚,此证理当霍然,今不仅少效,且近来药后诸症还有加剧,示药证不符。瞻念察患者,虽恶寒汗出,但无下利清谷;脉虽千里,却兼弦数;苔黄而腻。此非真寒而是内有郁热深伏。此热与痰气互结,不行外透。其内郁之热前由外邪传里而来,后因过服热药使然。热郁其内,阳气不行外达则恶寒,阳不固表则自汗。 四逆散本为热厥而设,究其病机,属内外不和。阳气内郁不达于表,临床亦可见肢盗汗出。今先以四逆散为主,另加郁金、远志、石菖蒲、法半夏、青皮、陈皮等通阳化痰、理气解郁之品,使郁热外透,阳气邃晓,痰化结开,气机清醒。再调适阴阳,益气固表以善后,4年奇寒自汗自获愈。图片
四逆散加味诊疗胃凉背凉症作家/张鲜桃李某某,女。42岁,农民,1993年9月8日就诊。
患者自述:半月前与丈夫吵架后,以为胃里发凉,就像胃里有一团冰,连后背也感到冰凉,即使吃了热饭仍感冰凉。
望诊:患者满面通红,声息宏亮。情谊暴躁易怒,舌质紫暗、苔白。脉象千里弦。治宜疏肝解郁,通阳化气。药用四逆散加味。
药用柴胡、枳实、白术、香附、郁金各15g,白芍、茯苓各30g,桂枝10g,麦芽20g,甘草5g。3剂。9月12日二诊:上药服后,胃凉背凉自感减弱,情谊好转,效不更方,继服3剂,病告病愈。
按
此例病案,虽自感胃凉背凉,但面色通红,声息宏亮,暴躁易怒,并非寒证,此乃气郁所致,气郁导致阳郁,阳郁导致湿郁,故诊疗以疏肝解郁、通阳化湿获良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统共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